目錄

澳精神疾患非自願治療率高 移民和失業人群更易受影響

【本報悉尼訊】根據「新州精神健康法」,只有當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並且「沒有其他可用且限製性較小的方法來防止」對患者或他人造成嚴重傷害時,才允許非自願入院治療。

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悉尼大學的研究對新州三年內收治的每一位精神病住院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54%的患者至少經歷過一天的非自願治療。

研究還發現,出生在海外、說英語以外的語言或失業的病人更有可能被非自願住院。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科德羅伊說,澳洲是世界上非自願治療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種做法會使患者今後更難與醫療系統接觸。不同文化使醫務人員與患者溝通之間存在障礙,在某些情况下,非自願治療可以挽救生命,但在某些情况中,這可能會很可怕,可能會造成創傷,導致強迫迴圈,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會導致患者很難信任醫療服務。

新州衛生廳發言人說,機構致力於以限製最少的方式為每一位社區成員提供盡可能最好的精神保健和治療,無論其種族或族裔如何,盡可能減少非自願入院。

不過,AIHW最新數據顯示,仍有53%的精神疾病患者是非自願住院的。這一比例自2019年以來一直沒有變化。

新州心理健康委員會指出,醫院中大量的非自願治療令意味著,當人們遭遇精神痛苦時,政府並沒有及早給予足夠的幫助,非自願治療在精神病治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這應該是最後的選擇。

新州衛生廳發表聲明中說,在社區提供精神健康護理是最合適的,這樣可以避免緊急入院治療。

但對病人來說,在社區尋求幫助並非易事,非自願治療反而是臨床康復的最快途徑,有時別無選擇。

心理健康倡導組織BEING行政總裁布萊斯說,病人未經詢問被強迫接受非自願治療。

根據AIHW的數據,精神健康是澳洲資金最匱乏的心理健康系統,僅佔整體醫療資金的5%。

對此,衛生廳表示,目前正在對其心理健康資源進行分析,並在近期為心理健康社區活動投入了超過4億元的新資金。(美麟)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